close

金山社區兩週實習心得報告 

  這次到金山社區見習兩個星期,有兩件事情讓我最有收穫:開業,和喝酒。

  開業,指的是我們到百勝診所去參訪,訪問王醫師開業的心路歷程和當今的生活型態。在一個小時訪談當中,我發現開業醫收入真的很可觀。王醫師的診所坐落於在金山的巷弄中,其實也算不上起眼或豪華,但是看看小感冒,轉轉診,和病人哈啦哈啦,收入竟可比醫學中心的外科醫師!而且時間自由得多,更有生活品質,雖然比較沒有名氣,但不失為另一種人生方式。此外,我也體會到開業似乎沒有想像的難。如果按照王醫師所說,找到一個月能夠供應1500人次的地方開個診所,只要我們的實力不比人家差(注意,只要不比人家差就好),要賺到錢並不是。

  我相當驚訝:原來醫師這一行想要賺到錢,似乎並沒有這麼困難。感到有一種希望:單就收入面而言,和過去的榮景比起來,醫師還沒有到絕境。但同時令我喟嘆的是,畢竟還是被綁在診所裡,「想要請個長假出去玩,基本上還是不太可能」,王醫師說,「還是沒有真正的自由」。

  為什麼我會對王醫師的經歷這麼有感觸呢?因為,在台大醫院學習的這段時間裡,我們看到的清一色都是「醫學中心」裡面的醫師(有點像廢話,但這確實是很大的關鍵),特別是台大的醫師,往往有種不慕名利的風骨,對於財富看的很重要,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不比在研究、工作上對人類帶來貢獻來的更重。因為看診、開刀,壓縮與家人相處時間的案例,比比皆是,似乎這樣是一個好醫師的唯一標準,想要賺錢、想要過自在的好生活,變成一種異端,沒有容身之處。「做醫生就是不要想著賺錢」,我一直覺得這句話給自己的壓力好大,好像抱持這種價值觀,就是冒大眾之不韙。但百勝診所的例子,讓我理解到為什麼很多學長以「開業」為志,而且從來在和我們吃飯、教學的時候,不會避諱談錢、談時間自由、談到處玩樂的問題。因為,他們把醫學當成是一技之長,而使用一技之長賺取自己心中覺得「合理」(當然,每個人心中的「理想」有所出入,關鍵是願意「多勞多獲」而非想著「損人利己」或者「不勞而獲」,這樣良心上就過得去,社會上也不會有不接受的問題)的收入,對他們而言本來就是『天經地義』,沒有什麼可恥。

  會留在台大醫院裡面的醫師,會沒有開業賺錢的生涯規劃也是很合理的……因為如果有這樣的生涯規劃,就不會留在台大裡面了嘛!但是這一趟社區實習之旅,讓我看到了身為一名「醫師」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,雖然這個收穫可能跟院方大老們的價值觀「相當地」悖離,但這個啟示對我而言可說是無比重要。

  第二,是喝酒。第二週的第一天,我們接受金山分院黃院長(以下稱:堅叔)的招待,到金O泉溫泉會館喝酒吃肉。我才驚訝地發現,所謂的「社區醫學實務操作」,乃是真正和地方民眾以及醫院人員喝酒、吃、飯話家常(甚至泡溫泉,但是這次沒有),從中體驗與人真誠相處的感覺。但喝酒吃飯不僅僅是單純的喝酒吃飯,更是一堂社交禮儀課:堅叔坐下來不到五分鐘,就教導我們給人家請吃飯應該怎麼坐位子,明指「我們這些孩子的社會教育是缺乏的」。另外,「我先乾、你隨意」的敬酒禮儀也是第一次學到。醉了酒仍要保持形象和姿態,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大挑戰。另外,堅叔也跟我們強調了「服從」的重要性:堅叔從自身網球隊「入社先喝三杯酒」的傳統,跟我們說明「我們網球隊是球隊不是社團,我們要的是菁英,要想學東西就要懂得先吃苦,如果連三杯酒都不願意忍受,那這種人我們也不用敎,因為一定吃不了苦;而且初來乍到就挑戰傳統,這種人一定很難帶領,乾脆不要」

  在與堅叔互動的過程當中,我感受到極度的驚奇:原來一位名貫大中華地區的神經外科醫師走進社區之後,首先重視的不是醫者的「醫學專業」,而是身為一個「人」如何與另一個「人」之間如何結交相處的專業。同時,亦感到相當地敬佩:堅叔與一般高高在上的院長不同。為了讓醫院真正與社區結合,他親自參與媽祖遶境、社區運動會等活動,不辭辛勞力行很多跟「院長」身分毫無關聯的事務,真正落實「與民同在」的理念。同時,由於堅叔豪不避諱要我們喝酒,一開始著實讓人失措(即使先前的同學已經有幫我們打過預防針),但既然理解這是「必須的社交禮儀」,而且現場大家都是這麼幹,就不再有什麼彆扭。

  在醫學院裡面,我們花了絕大多數的時間在研習醫學知識,大體解剖、生理學、病理學、藥理學……內科、外科、小兒科、婦產科、耳鼻喉科,我們將許許多多,外人光是看厚度就會綠了臉的共筆啃進腦袋裡,通過一堂堂的考試和一次次的臨床實戰,盼望著,自己真正執業時能夠百無錯誤、解民水火,又能趨吉避凶,你好我好,用藥者藥到病除,手術者全斬病根,一切順順利利,萬事大吉。

在此同時,有鑒於病人意識的高漲、醫病關係的更迭、健保制度的存在,「昨天」開始發現,單單把病醫好,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病人的需求。於是,醫學教育慢慢開始重視「人與人」之間的溝通、協調、建立信賴、資訊交換,以及同理的能力、如何放下身段,真正交心。醫師與病人之間不再是單純的業務關係,而可以是朋友、是合作夥伴,是心靈上的支柱。

  前面那種「硬專業」,在醫學中心,特別是台大裡面,沒有話說,一絲一毫都沒有馬虎的空間,一點點都甭談。因為,我們是全國醫學的權威,所有奇奇怪怪疑難雜症,台大醫院是全國人民最厚實的依靠。如果台大醫院對醫療的專業都有所鬆動,那又靠誰來把住最後一道虎牢關?

  但,離開中心,到了地區,當一位醫師的工作內容是評估家庭與社區的健康,合宜地分配醫療資源、必須時即時轉診,甚至要照顧到病患的心理、為他們評估社會經濟狀態,後者那種「軟專業」,或者說,其實是人人都必須修習的「人的專業」,就顯得舉足輕重了!在堅叔的身上,我們看到一種典範:一種放掉自己、融入社群的「大器」。他不在乎自己當年是哪裡畢業、不在乎自己拼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地位、不在乎身邊一起吃飯的這群人是否跟自己有所尊卑。他只在乎(我的臆測)「金山分院要成功,「人」是關鍵,我要讓金山分院打入社區,我這個院長就要身先士卒」所以只要有機會,堅叔一定沒有身段第一線參與社區的一切,而這與平時理解的,在醫學中心同樣是大教授,但平時勤於研究、教學,或者忙於看診,能夠給每天100到200個病人多1分鐘的時間就已經是相當不易,何況是下班後還能陪著鄉親遶境、喝酒、泡溫泉?

  堅叔的瀟灑,令人難以忘懷,雖然不知道三十年後,我能否有和堅叔一樣的胸懷、能否和堅叔懷抱一樣為社會付出的夢。但這個前輩展現的氣度和風範,絕對會在我心中活躍一輩子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dric 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