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是金山社區實習的第四天,也是這個禮拜最後一天在金山過夜。

今天最有收穫的課程,是汪敏棻老師帶領的小組討論。汪老師是個心胸開放、熱情而且不吝惜分享自己想法的人。在兩個小時的課程中,我們談到了身為一個醫者,在社會上應該扮演的角色、對醫學教育的想法‧‧‧其中,我參與最多的,是有關先前在安寧病房見習時,「角色扮演」這個教學模式。當時我和另外一位同學,皆有上台演出負責同理、緩和癌末病人身心痛苦,並為她設計解決方案的一名年輕醫師。我對這樣一個教學模式抱有相當正面積極的態度,原因在於,我認為「同理」病人,在程度上可約略分為三種境界:

1. 見山是山:這時的我們,身懷醫者的熱情,「以病人的幸福為己任」,十分重視醫學倫理的實踐,以及傾聽、同理的技巧。病人拋與我們的問題,盡心回答;病人像我們抒發的情緒,照單全收。一切奉行「以病人為中心」,卻忽略掉自己也是一個「人」。於是,累積的疲倦在回家成為親人的負擔,負面的情緒積聚成啃蝕熱情的怪獸,我們不再興致勃勃,不再充滿活力。雖然還是想要為病人付出,但卻顯得身不由己。

2. 見山不是山:有鑑於見山是山的「慘狀」,資深一點的我們,開始理解:有時候病人的問題不需要真的用心回答(因為他們也只是好奇,並不是因為真的想改變而問),有時候病人的情緒,不需要真的太CARE(反正他只是因為不舒服所以才會有這麼多情緒,我藥物一下去就不要「ㄍㄞ」這麼多啦)。這個時期,我們從把心完全開放給病人,轉成封閉且自我防護。「反正我只要做好醫生該做的事情,把病人醫好,自然會門庭若市;我沒有義務要去承接病人的垃圾情緒,如果他需要其他社經上的援助,再找社工或者相關基金會去協助就好,我的任務就是看病」,我們把自己照顧的很好,家庭生活品質優良,相處融洽,卻總覺得,好像少了些什麼,跟自己初衷似乎不太一樣‧‧‧

3. 見山又是山:由於見山是山太過濫情,反而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品質;見山不是山又有些稍嫌不近人情(註:我個人並不反對以上兩種作法。每一種作法的醫師都必定有死忠追隨的患者,我只是就我個人的意見來做分類),因此發展到一種程度,我們會進入一種「見山又是山」的境界:我們能夠同理病人的感受,適時提出安慰和引導,但卻不會讓他的失控影響到我們的情感;我們能夠在面對病人的不理性時保持理性,但又不是完全理性地很冷酷。我們能夠客觀地把每一個患者當成個體看待,但又不會只是當成一個「病例」。我們能和病人保持良好溝通,卻不會把工作上的垃圾再傳給身邊愛我們的人。

如果是我,我當然會選擇第三種。

但是,如果沒有面對病人,實際感受那種由「不理性」所建構的「現實扭曲力場」,我又怎麼知道我自己的EQ,能夠處理事情到多麼圓滿呢?畢竟,這種「情感」面的挑戰,不像是背背知識、寫寫考卷一樣簡單的,它需要大量臨場的練習、從錯誤中成長,才會一次一次多記住一點,一次一次更加地順暢而不像是背誦公式。而這些,透過「角色扮演」這樣的課程,雖然比較花時間,大多數同學也還不太習慣給予彼此回饋,但無疑這樣的方式對於上台演戲的同學而言,會相當地「迫使」學生去面對自己的內心,即時給予病人最好最適切的回應。正因如此,我對這樣的教學模式大表贊同。

自然,也有同學分持不同意見。不過討論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嘛!哈哈!

最後,雖然只有短短不到一小時,但金宏仁藥局的林藥師的熱情也讓人相當印象深刻。我想,我會想要毛遂自薦為他做個專訪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edric 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